作為一個典型的80后,看著現(xiàn)在小孩吃的、玩的、穿的,還會裝作倚老賣老的感嘆一句:“哪像我們小時候,什么好吃、好玩的都沒有,一毛錢都是巨款。”雖然是戲言,但是放眼望去現(xiàn)在農村都是小洋樓搭配天然氣,祖國的日新月異和強大發(fā)展為人們提供了更好的物質生活,那些色彩單一的年代在變遷中早已遠去。
在我小的時候,總記得冬天冷的出奇,放在院子里的水會結厚厚的冰,一冬天都不化。按照母親所說從立冬開始要忍耐九九八十一天的寒冷,被叫做“苦寒”。過去的年代御寒方式單一、簡陋,一整個數(shù)九寒天對于人們都是自然界嚴酷的考驗。今年是共和國成立70周年,在這漫長的歲月里,中國大步從寒冬歲月走向溫暖春天。
我出生那一年,1988年,改革開放已經開始10個年頭,我所有對當時的記憶全部來源于父親母親的講述,父親最常笑著說:"我娃兩歲,從炕上滾下去,一個人爬到土炕坑里,弄成黑包公被拽出來,大家哄笑的時候,父親意味深長的說那時候家里冬天取暖全靠燒土炕,一把玉米桿、半截枯木,一燒著了,空氣中彌漫著黑色絮狀物,卻是整個冬天的所有的御寒方式,因為屋后的玉米桿也是牲口的口糧,不舍得放開燒,要等天擦黑了才舍得燒炕,燒暖了趕緊鉆進被窩,后半夜全靠被子微薄取暖,有時候睡一晚都是冰涼的。那時候真的是數(shù)著日子、熬著等春天。
再后來,我上小學了,交九后天寒地凍,學校沒有取暖設施,那時候最幸福的事就是誰家生病打吊瓶過后的玻璃藥瓶子,洗干凈、開水燙過,早晨去學校出門前灌上開水捂在懷里,哎呀真是美!好像世界上最暖和的手爐就是藥瓶灌開水了。等到快小學畢業(yè)的時候,家里、學校都用上了煤泥爐子,舍不得用純煤泥,家里人將煤泥和紅土加水攪拌,固定成型。這種煤塊燒起來的時候灰一浪接過一浪,教室里,值日生將大家從家里背來的碳碼成一排,早晨燒起來的時候空蕩的教室里至少是不凍手的,那些樸素簡單的歲月好像還在眼前游走,時代卻飛快向前發(fā)展。
上初中的時候,暖被窩的暖水袋也被各家各戶見怪不怪的電熱毯取代。農村沒有鍋爐燒暖氣,但是生火爐子也燒起了塊狀硬碳,干凈、暖和,那些昏暗、飄著絮狀物、一浪多過一浪的灰也都消失了,伴隨著爐火的光芒,艱苦的日子好像越來越遠。學校的教室里,鐵狀的暖氣管上放著當天的早餐、午餐,鍋爐房里的大鍋爐熱氣騰騰的翻滾著,好像冬天都變得越來越短了。
再后來,暖手寶、充電暖手寶、電烤扇、空調、越來越多的取暖方式鋪天蓋地的應運而生,條件好點的家里買個小鍋爐,一冬天家里也溫暖舒展;學校里,宿舍、教室,輕薄發(fā)熱快的暖氣片替代了老式暖氣管,凍手凍腳好像已經成為一個遙遠的故事。
中國快速向前滾動的車輪碾碎了冬天的寒冰,現(xiàn)在的中國,城鎮(zhèn)農村家家戶戶通上了天然氣。節(jié)能、清潔、安全,能效高的天然氣為冬天添上一把不滅的柴火。田里收割后的玉米桿直接粉碎歸肥、煤炭爐子少之又少,大鍋爐拆了一座又一座,天然氣管道四通八達,家里做飯、取暖,一步到位。每年的11月15開始供暖,整個冬天里,大到商場,小到公交車,到處都是暖洋洋。那個記憶里的數(shù)九寒天好像離我們越來越遠。
共和國成立70周年,不只是一個慶典,不只是一個標識,更應該是一道深刻的歷史豐碑,標志著那些讓人望而生畏的九九八十一天的“苦寒”年代一去不返,這個時代正帶領著我們走向越來越溫暖的春天,未來讓我們在偉大祖國明媚廣袤的土地上盡情享受,也奮斗不息!
()
|
陜公網安備 61058102000140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