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到六月,又見麥黃,又聽布谷鳥叫,又聞麥粒飄香,田野上,麥地里,金燦燦的麥子隨風“波濤蕩漾”、千頭涌動,如一片金色的海洋,好一派豐收在望的景象。
還記得小時候,一進入六月份,各村一年一度的“三夏會戰(zhàn)”就會登場,村里提前開大會動員部署,“龍口奪食”“防范火災”,墻上、場里貼上顏色各異的標語,場里擺上大水缸嚴陣以待,以防止火災事故發(fā)生,一看烏云密布電閃雷鳴,一場大雨即將來臨,大家都會齊心協(xié)力幫忙,確保顆粒歸倉。小時候除了在那熱辣辣的天氣里幫大人收割麥子外,還要去撿拾麥穗,麥茬把腿刮爛,麥尖把手刺傷,就是要完成學校布置的十幾斤的“交糧”任務,雖然數量不多,但是總是有點壓力,時常午飯過后,十幾個伙伴約在一起去麥地,一個麥穗、一個麥稈,爭前恐后生怕貽誤“戰(zhàn)機”。到了快收假上交的時候,總覺得撿拾的小麥質量不好,就會在家里的大缸里舀上幾碗,滿足當時還很幼稚并且有點虛榮的心理。
收麥子跟采摘西瓜一樣,總需要好的天氣,往往是天氣最熱的時候也是農民最忙的時候。收麥子也很有講究,早期的用鐮刀或者四輪收割機,拉運麥子總要趕在上午或下午露水潮氣泛起的時候,選擇這樣的時間是為了防止麥粒不掉下來,而碾場總會趕在一天最熱的時候下午三四點,麥子曬了一天最好碾,那時候總是一大家子人,你拿鐵叉,我拿掃帚,他拿撒叉,合作配合,十幾個人在一起有說有笑,雖然既熱又累,但湊到一起緊張忙碌著,心里是快樂著。
隨著時間的推移,農業(yè)機械化的進步,技術革新的加快,特別是聯(lián)合收割機的登場,昔日麥場那種熱鬧緊張的場面消失了,機器聲、轟鳴聲、歡笑聲也一去不復返,麥場里不是雜草叢生,就是被耕種或者蓋起了樓房,所有這些都一去不復返。昔日持久熱鬧的麥場轉到了短暫轟隆的麥地,十幾個人的場面不再了,五花八門的工具不見了,復雜多樣的程序沒有了??墒且惶と霟嵬梁蟮募で闆]有變,金燦燦的場景沒有變,播種、收獲,再播種、再收獲的輪轉沒有變,兩年三料耕作的歷程沒有變,所幸的是現代化讓辛勤艱苦永遠告別。
多年之后,我才漸漸明白和懂得撿拾麥穗的真正意義,在于讓人懂得“誰知盤中餐、粒粒皆辛苦”。那些童年的瞬間,那美好的剎那,老去的父輩,珍藏的農具,塵封的水壺,久遠的老冰棍,晚上麥場里看星星暢聊的場景,隨著時間的推移記憶卻越加深刻。
()
|
陜公網安備 61058102000140號